学院举办“AI在艺术中的角色与未来”讲座

       3月20日,学院顺利举办“AI在艺术中的角色与未来”主题讲座活动。讲座由环境设计系特邀源AI执行董事、天琥教育创始人、中国首批Adobe、Autodesk(3D/-CAD)认证工程师、认证教师柳絮老师主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李晶主持。讲座聚焦AI技术的革新及其对艺术领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共生关系及未来趋势,共四个模块的主题,吸引了众多关注AI时代的师生参与。

图片1.png

图片2.png

一、技术突破:从工具到创作伙伴

讲座伊始,柳絮老师以“我出上联,你用AI对下联”的话题进行互动,通过同学们有趣丰富的对联内容将讲座氛围和主题推到热情高涨。接着,进入“今天,你AI了吗”的主题,并介绍了目前的多种AI工具及各自的应用领域,梳理了AI学习的基本原理,举例通过对猫狗的识别,让同学们思考人类和AI学习认知动物和世界的区别。

image.png

   当前,生成模型(如扩散模型、自回归模型)与多模态融合技术正推动内容生成能力的革命性发展。以开源大模型DeepSeek为例,技术门槛的降低使得更多创作者能够参与AI艺术实践。同时,AI正从专用智能(AI)向通用智能(AGI)演进,其自主性与跨任务能力显著提升,但柳絮指出,AI仍受限于训练数据,缺乏人类的情感共鸣与直觉。

二、AI赋能艺术:跨界融合与创新实践

       讲座中柳絮老师指出,在艺术领域,AI已从辅助工具发展为创作伙伴。生成式设计工具如Midjourney、DALL-E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设计。AI在电影剧本编写、动态数据雕塑和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开启了人机协作的新美学范式。例如,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利用AI生成千种设计方案以优化决策;时尚品牌通过AI预测流行趋势,将设计周期缩短50%。柳絮老师强调,AI的加入并未取代艺术家,而是通过高效生成与筛选,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灵感选择。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三、人才需求重构:技能升级与职业转型

讲座提出AI的普及正重塑行业人才需求。传统岗位缩减的同时,AI艺术家、生成式AI工程师等新兴职位需求激增,相关岗位薪资较传统行业高出30%。跨领域能力(如“艺术+编程”)与AI工具熟练度成为核心竞争力。国内艺术院校已开始增设“AI创作”课程,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战能力。柳絮建议,Z世代需积极拥抱AI技术,掌握多模态工具,同时建立个人品牌,在技术与创意的融合中寻找新机遇。  

四、未来展望:人机共舞的艺术新时代

讲座最后展望了“AI共舞时代”的艺术图景:AI将深度融入创作流程,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催化剂。他呼吁艺术从业者保持开放心态,在驾驭AI工具的同时,坚守人文内核,探索人机协作的无限可能。柳絮还特别强调了在AI发展的浪潮中,艺术工作者的审美能力、手绘功底、艺术素养越发重要,只有艺术工作者的核心素养能够不断提升,才能在AI的发展中永立潮头。柳絮在讲座结束后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与学院教师进行了有关技术和教学方面的交流,并欢迎学院各个专业的同学到源AI实习和进一步了解学习。此次讲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前沿的行业视角,引发了关于AI、技术与艺术的深刻思考。未来,学院将持续关注AI与艺术的交叉领域,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助力艺术教育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图片6.png

图片7.png

 

文稿:郑涵冰

图片:张倬衔

初审:常娜

复审:罗广

终审:谢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