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提纯——从《休戚与共》谈花鸟画形式语言的构建

12月3日下午,学院特邀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罗玉鑫老师开展“提纯——从《休戚与共》谈花鸟画形式语言的构建”主题讲座。学院本科生、研究生100余人参加,学院党委书记谢朝阳出席讲座并颁发校外硕导聘书,副院长周耀威主持讲座。

640.jpg

       谢朝阳在致辞中强调,学院有幸聘请罗玉鑫老师作为我院的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罗老师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贴近生活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激起了同学们在艺术创作上的热情。

640 (2).jpg

       罗玉鑫分享了自己从学生时代至今的创作经验与方法,她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自然主义倾向期、提纯萌芽期、本土情怀表达期和提纯成熟期。从学生时代早期倾向于忠实自然以再现客观物象为主的自然主义倾向期,到突破题材、形式感,减少元素简化背景,强调黑白灰色彩、点线面提炼的提纯萌芽期,再到融入地区特色、民俗文化的本土情怀表达期,最后到探索光影、物种,注重观念和主题,在色彩形式感等方面高度提纯的成熟期。640 (3).jpg

       罗老师指出,“提纯”一词源于化学术语,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可以理解为经过反复思考与推敲,不断编排所提炼出来的一个纯粹的画面感。引导同学们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将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想提炼出来成为画面元素。

640 (4).jpg

       随后,罗老师对其代表作第十四届金奖作品《休戚与共》从主题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创作过程中要深入感知所描绘的对象,通过文献书籍、纪录片,摄影集等多种方式来了解描绘对象的特征,才能创作出贴近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同时艺术需要打开想象力,它并非是科普再现,而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外化,艺术需要浪漫化。此外,她还从几幅国展作品展开,分析其画面中的形式语言,同学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艺术创作中形式语言的构建和艺术创作的经验与方法,在深刻感受中激发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新认识。

640 (5).jpg

640 (6).jpg

       提问答疑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探讨的问题包括艺术创作的方法和综合材料在画面中的运用、作品的语言和意义、创作与时代的关系等,罗老师根据问题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发了同学们的持续思考。

       最后,周耀威指出,罗玉鑫老师有着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和审美感知能力,不仅为同学们细致地呈现了自身创作的转变过程,还与同学们深入分享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的经验,对正在或即将进行创作的同学们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640 (7).jpg


撰稿|  曾小东

摄影|  欧阳萱蓉

初审|  罗玉鑫

复审|  周耀威

终审|  罗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