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百年回望,精神火炬始终熊熊燃烧,照亮充满艰辛的奋斗征程。为积极响应国家建党100周年这一特殊日子的号召,华南师范大学赴肇庆广宁一中服务队在美术学院团委书记荆懿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赴广宁一中为高三学子开展了为期一周支教课程,以美术专业课为主要内容教学,课程不仅设有传统的素描静物、素描头像、速写、色彩四大科目,还将“党史文化”主题贯穿到支教当中,既满足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需求,又能使其接受红色思想教育。在课程安排里安排了以党史、红军文化为蓝本的速写创意课,在无形中将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提升对基层优秀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自觉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拟定大纲,助力艺考
为助力广宁一中高三学子艺考,实践队支教组的成员们于七月中拟定支教课程大纲,期间由实践队队长严格把关,组长不断修改完善支教课程大纲、具体课程内容,多次集体备课、试课。支教组组长陈宇爵同学表示:“支教组成员除了教授同学们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之外,还会尽可能地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上或在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竭尽所能地帮助大家,让这段短暂的时光更有意义。”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七天中,支教组成员以每两天至三天为一个周期,开展一门课程,于每日晚上开展人物速写课程。一日之计在于晨,支教组成员还于每日早上,在群里发送美术高考相关的优秀作品,督促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上课过程中,队员中普遍存在对学生基础水平过高估计,因此,队员们及时调整教案,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与学习能力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定位红色之乡,开展特色课程
在前期的备课过程中,实践队支教组的成员根据当地特色,考虑学生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并结合队伍“追寻红色印记,探索民俗风情”的主题,计划开展关于“革命题材速写创作”课程。
7月27日晚,支教组成员倪浩洋、简盼盼两位同学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开展了“革命题材”的创作速写课程。课程分为四个板块,从理论转为实践,课程的开头,由两位同学生以党史文化导入课程,创作课程为主要载体进行讲解。课程期间,倪浩洋同学围绕“广宁红色之乡”的特色称号,为同学们示范红色革命题材人物示范。最后,同学们根据创作思路,结合收集到的素材开始速写创作。
经过这堂特色党课的学习,从党的历史到素材展示,再到教师示范,哪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同学们表示收获颇丰。
灵动课堂,精彩生成
在这七天的日子里,支教组的成员给广宁一中的高三学子们带来了形式不一的课程。
在每天晚上的速写练习课程中,学生们都格外认真,即使学生们对人物速写掌握的情况不一,但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此外,学生们能够在课程中及时查缺补漏,不断提升自我,这激励着支教组的成员们更加投入的进行教学。
同时,为了让课堂更有效率,支教组成员们严格的划定了课堂的时间,这些安排使得课堂的时间分配更加有条不紊。为了保证学生们更好、更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互动,支教组成员设立了班里激励制度,其中包括积分制度:每日考勤时教师对本组同学予以记录,严格督促学生按时上课等;每日视频:视频为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与美术相关的视频,为 5-15min,在讲解点评之后,根据剩余时间播放;“classin”作业提交,为每一位同学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
收尾
下乡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支教组的成员整理最后的课程资料,归档保存,七天的课件,是成员们对广宁一中高三学子的殷切期盼。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华南师范大学赴肇庆广宁一中云实践服务队还将制作相关的短片进行宣传展示。
撰稿人:彭颖薇
审核人:谢朝阳